被大小聲、誤會貪補助開高價 無障礙計程車運將心裡苦(聯合報)
資料來源:聯合報
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,但是行動不便的長者及輪椅使用者屢反映無法預約到無障礙計程車,監察委員調查報告指無障礙計程車過少、又有違法議價、超收等問題,促交通部檢討改善。無障礙計程車司機說,工作內容往往不只推輪椅上下車,但是被當成「計程車」、由交通部補助監理, 造成使用者與司機對立,也很難吸引新的司機加入。
「如果有老太太跟你說,抱不動老先生,你要不要幫忙抱到輪椅?」無障礙計程車司機張晉豪說,他們要有體力協助重度障礙者,也常與病患親密接觸,「長期臥床者若沒被好好照顧,身體難免有異味,」他說,確實有少部分司機不適應天天跑醫院而改當觀光包車。
據了解,台北市的無障礙計程車司機對預約短程客收3、400元基本里程費。台中的司機莊名揚也說,一般計程車數量多、可就近接預約,無障車數量少,大老遠開空車過去且預約前1個小時不載客,最後是一趟短程,通常會希望乘客自願在跳表外多給1、200元。
不過他說,部分家屬用社會局每月補助8-10萬的復康巴士做比較,覺得無障車沒有1/3的優惠價格,還額外超收太過分,「被家屬大小聲,說我們貪圖政府補助。」也有人會兩頭預約,復康巴士候補上,就放棄計程車。
事實上無障礙計程車有的是3、40萬元的購車補助及每月1千、每年最多1萬元的載客獎勵,與復康巴士不同。司機表示,即使有購車補助,他們的自付額還要一百萬元上下,載身障者趟次達指標才能領獎勵金,從油耗、車子磨損及上下車等時間成本來計算,不符成本。入行一年多的莊名揚就說自己接送身障朋友比例很少,「只跑預約、短程很難生存。」
這一天近午夜零時,張晉豪回了訊息給記者,「抱歉剛載完一位客人,不然這麼晚沒有人載他。」復康巴士沒有24小時、365天的服務。所以他堅持只接身障、病患,「頭兩年很慘。」車隊派遣案子不多,靠口耳相傳及忠實乘客累積載客數,第三年以後逐漸有盈餘,但責任也愈來愈重。無障車司機建議主管機關定訂額外服務收費標準,並由社福預算來支付,不要把負擔加在有特殊需求的人身上,減少彼此對立。
發表評論
想要加入討論?隨意貢獻!